找到相关内容250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大念住经要义(二)

    的事而生气,或对修行时体验到的苦产生瞋恨。因为生气就会有伤害他人的念头,它的这一刻就如燃烧的火,可以破坏利益、幸福和快乐。瞋恚失佛法之根本,是堕恶道之因缘,是法乐之冤家,是善心之大贼,是种种恶口之腑脏...

    陈燕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33564177.html
  • 佛典中的杰出女中丈夫——以根本说一切有部毗那耶广律为主

    惭愧的问题。这牵涉到“惭愧”在三界的系属问题了。根据《大毗婆沙论》的解释:   “扣是二法(惭愧) ,俱三   界系及不系:唯是善:还与   一切善心相应。间...

    悟殷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73464386.html
  • 《禅与自在解脱》--艾雅·凯玛著,陈锦书译(4)

    感到气愤的人之时,要记得试着往那个人曾说过或曾做过美好的方面去想。这样子做是很有效的,因为只要我们对于此人的认识够深,应该能够想起历于他美好的一面。每个人都偶尔做过好事,在他们心中也都会有善心,要将这些...

    艾雅·凯玛著,陈锦书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01364516.html
  • 冯学成--心地法门的关键

    自己,不隔分毫啊,怎么就不认识呢?自己认识自己,不需要知识,不需要文化;自己感觉自己,你念头一动,难道自己不知道?起了邪念,自己能不知道吗?善心一动,有了慈悲心,自己也不知道吗?关键是如何在自己念头的...

    冯学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04364549.html
  • 周叔迦:八宗概要(2)

    执著为我而无其他四法。  第三是善心所,有十一法:一“信”,能认可佛教所说理和佛的功德以及自身希望成就果证,对治不信。二“惭”,由于自尊而止息恶行,对治无惭。三“愧”,由于顾忌社会评论而止息恶行,对治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04464551.html
  • 佛说般舟三昧经略释(1)

    法都是善心善念发起的,而你动了一个坏念头这个法不会相应的,连动的念头也下让你动。  (10)总持门是譬如这个电灯的开关,我们要一个个去开去关,总持门就不用这么浪费体力,就像顿悟法门一下子,总开关一关...

    洪文亮医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21164621.html
  • 构建“人文佛教”平台——深圳弘法寺努力探索和践行现代管理模式

    “5·12地震灾民”燃灯祈福仪式,四众弟子闻讯踊跃参加。佛门弟子与善心人士慈悲解囊,踊跃捐款,现累计募捐700余万元。深圳市佛教协会赈灾委员会派遣工作组到灾区设立工作站,运送物资前往灾区。在四川省佛协...

    印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33664712.html
  • 关于经律异相之二续

    二二所有者校订。】  (33)莲华侄女见化人闻说法意解  佛在罗阅只耆阇崛山,有一侄女,名曰莲华,善心自生,便弃世事,作比丘尼。即诣山中,行到佛所。未至中道,有流泉水。女因饮水,澡手自观。见其面像,...

    陈祚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41164745.html
  • “星云模式”的人间佛教(四之三)[1]

    佛光净土,让他们的善心好因能在此生就可以享受善美的果报。这一切,无非是我对人间佛教的思想与实践。”  另外,大师对改革佛教的抱负,在(星云大师十二问)里慈惠法师提到,大师早在年轻求学时,有感于当时佛教...

    满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43264766.html
  • 王恩洋:佛学通释(3)

    则悲心愿心亦无由起,亦即无由发起彼业。设虽有善根亦对现境,而未先得师友开导,善心未固,则亦未能发彼彼心起彼彼业。设虽遇善友亦遇现缘,而自无善根,则师友亦无由发起,现境亦不能感动,顽然蠢然,麻木不仁,则亦...始成者有不藉方便果已成者。有方便意乐俱善者有俱不善者,有相杂者,由是得果种种不同。今述之如次:如以净善心求福智果,此相顺者也。以不净心求福智果,此不相顺者也。如希世间异熟果或希出世涅槃,此必待方便若业若道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2964816.html